手机号、邮箱被大规模商业收集,利用网友个人资料获利惊人
安全专家建议:
1、尽量不要在社交网站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资料;
2、不要随意通过陌生人的MSN好友请求、SNS网站的好友请求;
3、把自己的社交网站资料设为最高安全等级。
“MSN账户”、“MSN密码”、“姓名”、“出生日期”……在大多数网民眼中,这些仅是注册社交网站(SNS)的一串字符而已,然而,其中却隐藏着个人信息安全的巨大风险。
昨日,瑞星发布的《瑞星2009社交网站与网民隐私安全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《安全报告》”)显示,目前我国网民的个人隐私泄露情况已相当严重,个人资料正在被大规模地进行商业收集利用,而社交网站则成为了诱导网民泄露隐私的重灾区。目前,社交网站普遍存在收集网民个人隐私资料的现象,其商业利益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。
网民困扰
个人资料是怎么泄露的?
在“facebook”迈向成功大门后,本土化的社交网站也风靡全国,校内网、开心网、海内网等社交网站成为不少白领之间的交流工具。通过直接绑定msn、Email账号或手机号,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社交网站,与好友实现网上交流。
然而,在社交网站流行的同时,这个新鲜的人际关系的平台也给个人信息的安全带来了不小隐患。在天河区某公关公司上班的李小姐不禁抱怨,她在开心网上的短消息收件箱竟成了广告的重灾区,不仅如此,现在李小姐的电子邮箱里面总不时有广告邮件,并注明了她的真实名字。
李小姐的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呢?记者根据她的提示,登录了千橡集团属下的开心网((http://www.kaixin.com),赫然发现,这家社交网站居然要求用户在注册帐号时提供MSN账号和密码,还需提供用户的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居住城市等信息。
安全专家
商业利益是“幕后黑手”
有业内人士指出,社交网站之所以成为泄密重灾区,很大程度上是受惑于商业利益,来自瑞星《安全报告》调查结果显示,大多数社交网站早在网站设计之初就把“商业利益”放在了“安全原则”之前,通过诱导用户填写自己的真实资料,并利用记录的MSN账号密码和邮箱密码,频繁骚扰注册用户的邮箱联系人、MSN好友。
“注册时的‘免责声明’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,让用户承担全部的安全风险。”昨日,瑞星一位安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些社交网站会通过种种商业手段,让用户层层入茧,防不胜防。
该专家指出,目前不少社交网站则借助欧美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、心理诱导手段,利用流量巨大的商业网站来进行网民个人隐私资料的收集,其商业效益已经相当惊人。资料显示,目前TOP5的社交网站,已可以覆盖包括北京、上海95%以上的年轻网民,广州80%以上的年轻网民,规模相当庞大。
该专家还透露,虽然国内的开心网、海内网等社交网站的账号尚未发现被黑客大规模出售的迹象,但却有大量的网民个人资料(包括手机号大全、身份证)等在网上被打包出售,“这些很可能是通过社交网站外泄的”。
律师说法
举证成最大难题
昨日,广东法制盛邦律师郭秋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,网站出于商业目的泄露个人信息,轻则需要进行民事赔偿,重则触犯刑法的相关条例。
郭秋丽指出,在2月刚获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七)》明确规定:国家机关或者金融、电信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,违反国家规定,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,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“这将是个人信息保护的一大进步。”郭秋丽说。
她表示,“目前对于用户来说,可能最困难的环节是举证。个人的真实信息的泄露有很多种渠道,可能是银行或者买房买车,判断哪些网站泄露了个人信息,是一个难题。”
您将免费获得
1
全面诊断网站
您将获得专家对您网站的全面诊断服务,我们不同于传统建站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、浅显的建议。
2
找出可能让您错过的增长点
我们将挖掘出有利于转化率提升的指标,还将详细说明您网站可以改善的确切地方。
3
流量查询与分析
我们通过专业手段,提供您所在行业的流量增长趋势与流量来源分析。
4
定制方案与报价
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,并结合您所处行业的竞争分析结果,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增长方案。
扫描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
回复【数字营销】即可获取白皮书
免费获取《营销方案》
扫描二维码 回复【数字营销】免费获取
扫码获取